新聞資訊
news往前追溯五十多年,如今的中國能建葛洲壩一公司正是當年的三三〇指揮部下屬的開挖大隊。
歷經(jīng)多次并轉(zhuǎn)、改編,這個從江河走來的團隊,早已走出了中國,走向了世界。
馭水而生、因水而興——從鏖戰(zhàn)葛洲壩、建功大三峽,到跨越東海、西域,再到征戰(zhàn)南島、北疆,直至走向國際,葛洲壩一公司一路高歌,續(xù)寫著與江河難割難舍的緣。
毛主席批示:贊成修建此壩
葛洲壩一公司的過往,可以說與毛主席有著頗深的淵源。
1958年3月30日,毛主席乘“江峽”號輪船考察三峽。也正是這次視察,確立了舉世矚目的“三三O工程”——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
1970年12月26日,在77歲生日當天,毛主席作出“贊成興建此壩”的重要批示。
一時間,各路水電建設大軍日夜兼程,迅速集結到西陵峽口、葛洲壩頭。轟轟烈烈的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建設由此開啟。
1970年12月30日,由三三O工程指揮部一分部一團和三分部九團組成的開挖大隊在參加葛洲壩工程開工慶典后,便立即投入到二、三江圍堰的開挖填筑施工中,拉開了葛洲壩工程破土興建的序幕。
1971年2月23日,工程指揮部決定組建各分部領導班子。其中,鄧曼福任一分部指揮長,張宰楠、方家耀、劉家祥任副指揮長,厲文德任政委,韓崑、張勇任副政委;黃世忠兼任三分部指揮長,蔡光耀、張魁元、白貴生、楊炳炎任副指揮長,安燁生任政委,展孟利、崔玉山任副政委。
這些領導同志是葛洲壩一公司前身領導班子的重要成員。在他們的指揮帶領下,開挖大隊日夜奮戰(zhàn),主要擔負葛洲壩樞紐大壩基礎土石方開挖、航道整治開挖以及壩體建筑物混凝土澆筑任務。
元天里截流:開挖大隊沖鋒
施工前期,工地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彼時,開挖大隊所有干部職工都住在臨時搭建的“蘆席棚”和“干打壘”里,晝夜與“水泥”為伴。工程施工更是困難重重。道路平整、修筑場地、排水溝開挖……幾乎全部要靠人扛肩挑來完成。
困難再大,也難不倒英雄的建設者們。經(jīng)過4個月的戰(zhàn)天斗地,首戰(zhàn)告捷——1971年4月10日勝利完成2132米長的二江、三江上下游擋水圍堰修建任務,比原計劃提前了20天,為提前一年進行主體工程基礎開挖創(chuàng)造了條件。
一個月后,一分部一團又擔起了大壩基礎開挖施工的重任;6月中旬,三分部九團也投入到三江基坑開挖施工中。
11月15日晚11時30分,三江3號船閘導流墻開倉澆筑第一灌混凝土,這也是葛洲壩主體工程澆筑的第一灌混凝土。三分部九團在咸寧民兵團等兄弟單位的協(xié)助下,克服困難創(chuàng)造條件進行施工作業(yè),用6臺0.4立方米拌和機組成一個“小土群”拌和樓攪拌混凝土,用人推斗車來回奔跑運送混凝土,實施了第一灌混凝土的澆筑。
1981年1月3日上午7時30分,長江截流的決戰(zhàn)時刻終于來臨。隨著截流總指揮長一聲令下,裝載完畢的自卸車隊撲向龍口,將一車車石料卸進咆哮的江流!203米寬的截流龍口在平均每分鐘拋投7~8車的進占速度中一步步合攏。時間在車輪軋起的滾滾塵煙中飛逝,左右岸戧堤像兩把利劍直插江心,經(jīng)過日夜奮戰(zhàn),龍口只剩下最后10米。
這時,一江激流涌向狹窄的龍口,形成了巨大的沖擊力,拋投物倒下去瞬間被沖得無影無蹤。
“怎么辦?”現(xiàn)場指揮部緊急商討。開挖大隊根據(jù)現(xiàn)場情形,提出了“將4個重達25噸的混凝土四面體連接起來形成‘葡萄串’,再用推土機平穩(wěn)地推入江心”的建議。這一方案果然奏效,在一陣沖天的水柱消失后,“葡萄串”在龍口激流中站住了!
到了第二天的19時53分,大江龍口勝利合龍。
作為葛洲壩工程的主力部隊,開挖大隊僅用36小時23分鐘就完成了長江截流的壯舉,讓古老的長江第一次流入了人類指定的水道,在萬里長江第一壩的不朽豐碑上記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沖鋒在前的開挖大隊還創(chuàng)造了不少新中國水電建設史上的杰作。其中,在葛洲壩基坑開挖中成功應用了預裂爆破、光面爆破和扇形爆破工藝,大大提高了基巖開挖速度和質(zhì)量。這項科技創(chuàng)新還榮獲了1978年湖北省科學大會獎。
1991年11月12日?,一公司首批施工隊伍揮師三峽,拉開了建設跨世紀工程的大幕
宜昌到世界:上萬人闖市場
20世紀80年代中期,葛洲壩二期土石方開挖工程甚本結束。彼時,全面展開的國家基建施工管理體制改革將葛洲壩人推向了市場經(jīng)濟的風口浪尖,由三三O指揮部開挖大隊為主體組建的長江葛洲壩工程局第一工程公司,也面臨嚴峻的市場考驗。
面對由計劃經(jīng)濟向市場經(jīng)濟轉(zhuǎn)型的嚴峻形勢,一公司清醒地認識到,如果不打破舊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就不會有新的發(fā)展;只有融入市場競爭洪流,才能解決企業(yè)生存的問題。
對此,一公司全員開始主動擺脫對“指令性計劃”的依賴,按照葛洲壩工程局黨委提出的“以壩為主,多種經(jīng)營,對外打出去,對內(nèi)挖潛力”的經(jīng)營方針,毅然闖進強手如林的水電建設市場,在競爭中力求煥新。
1984年11月,一公司在葛洲壩工程局的領導下果斷投標,一舉奪得了巖灘工程的第一標——左岸壩基及導流明渠土石方開挖工程,在我國水電系統(tǒng)中率先告別了“計劃經(jīng)濟”。
僅16個月后,一公司在紅水河畔就創(chuàng)造了奇跡——巖灘左岸導流明渠開挖工程比合同工期提前一年全部完工。
一公司用“巖灘快節(jié)奏”敲出的勝利鼓點,不僅震動了廣西,還震動了全國水電系統(tǒng),引起了眾多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人民日報》《經(jīng)濟參考》《中國建筑報》《廣西日報》先后發(fā)表述評文章,充分肯定投標競爭這一水電基建體制改革的成果,高度贊揚一公司在巖灘創(chuàng)造的業(yè)績是“功在國家,利歸四方”。
1997年,原三公司(“九公司”“砂石廠”)成建制并入一公司;2008年,一公司與四公司合并重組,開始調(diào)整經(jīng)營結構,先后組建了供水、市政、機電安裝、砂石拌和等專業(yè)性分公司,加大對非水電和國際市場領域的研究和投標力度,拿到了進軍非水電市場的門票,徹底改變了幾十年形成的水電一元化的單一結構。
此后,一公司逐步調(diào)整經(jīng)營節(jié)奏,獨立在各地不斷投標中標,承建的水利水電工程逐漸分布在全國各大水系,經(jīng)營范圍逐漸擴大到承建機場、碼頭、公路、鐵路、橋梁、隧洞等,項目建設的地域也從宜昌逐漸遍布全國、走向世界,構建形成了水利水電、新能源、建筑、市政、綜合交通、機場、礦山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業(yè)務格局。
歲月如梭,光陰似箭。一代又一代的一公司建設者們見證了公司54年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宜昌走向世界的光輝歷程。
當前,一公司正全面踐行中國能建“若干意見”“1466”和“四新”能建戰(zhàn)略,貫徹落實“創(chuàng)新、綠色、數(shù)智、融合”核心發(fā)展理念,加快“四大轉(zhuǎn)型”,著力打造突出的工程建設能力,不斷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邁入高質(zhì)量發(fā)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