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news在距離黃果樹瀑布50公里外的貴州省安順市鎮寧縣本寨鎮,由中國能建江蘇院投資建設的風機矗立山巔……這是由江蘇院首個自主開發的“投資-建設-運營”一體化山地風電項目——鎮寧縣本寨風電場項目的首批風機。8月份,由江蘇院職能部門共10名人員組成的“賦能一線,護航生產”蹲點實踐(第二批)小組來到這里,開啟了為期一周的鎮寧本寨項目蹲點實踐之旅。
紛繁多艱建設“藍”
項目部辦公租用的是當地村民房屋,依傍在高坡之上,總包方、監理方、施工方共同集中辦公,整體環境簡陋而不失有序。然而,就像貴州變化莫測的云朵,項目現場情況瞬息萬變。作為代表江蘇院的項目投資建設方、總包方,王磊、徐君民、黃萬山、馮浩每天需要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工作事務,往往手頭的事情還沒處理完,便火急火燎地趕往下一個地方“救火”。工作組對他們的“第一印象”異常深刻:皮膚都黝黑發亮,鞋子粘著松軟的山間泥土——他們已完全融入了安順大山。
政處協調是難題之一。工作組每位成員也都輪番奔赴一線,跟著政處小分隊艱難地穿梭在山間密林中,大家經常是帶著測量工具爬坡過坎。鎮寧當地多布依族、苗族,當地村民只會說方言,小分隊成員只能用他們半生不熟的“改良版”方言反復溝通確認。一位參與政處工作的蹲點成員說道:“當天跟村民溝通協調好,當天的飯就會特別香,不然連吃飯都會食之無味。”
工作組深切感受到項目建設團隊工作的壓力之大,但更多看到的是他們堅定如磐的眼神。“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費盡千辛萬苦、想盡千方百計,就是想把各種不可能變成可能”,在一次現場成功協調處理棘手問題后,王磊情不自禁說道。
奮進必勝“金”氣神
為了讓工作組近距離學習體驗風機葉片大件運輸的實況,項目部帶著組員前往運輸現場,在蜿蜒盤旋的山路上一路驅車向前。盤山道路坡陡、彎急,工作組成員早已迷失了方向,但黃萬山、馮浩并不需要導航,他們早已對山里的路爛熟于心。從風機t1#至t25#號機位,他們都能準確無誤地指出方向,包括沿途經過的道路,哪條是項目部為了運輸葉片挖掘建設修整的,他們都如數家珍。
據粗略統計,項目部修建山路將超過30公里,堪稱現代工程版的愚公移山。
下車后,沿山路一路跋涉,龐然大物般的風機葉片躍入組員的眼簾,令大家“哇”聲一片。三臺鏟車(在前面開路)和一輛半掛車同時出發,每輛車中間都要用鋼絲繩作為牽引,一輛緊拖著一輛,風機葉片就這樣被帶動著龜速前行。護衛運輸的人員時不時下車觀看路面情況,將葉片接下來的升降高度、旋轉角度通過傳呼機告知轉升機車輛駕駛員。
徐君民介紹說:“項目采用的風機輪轂中心高度110米,相當于35層樓高,單只葉片長95米,葉輪掃風面積約2.985萬平方米,相當于4.18個標準足球場?!睘檫_到運輸條件,全程數十公里的運輸道路,項目部共計清除近百處路障,方才滿足貨運車輛通行條件,還需要根據不同的風力發電設備的特性匹配最適合的運輸車輛,才能保證順利通過。
你也許慨嘆過“行路難”,但是在這泛著金色的項目建設之路上,你更多的將是由衷的感慨:發展科技、攻克險阻,用堅定的步伐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一起奮力前行!
情暖學子志愿“紅”
8月,也是莘莘學子入學之際。山村條件相對艱苦,很多新大學生入學物資缺乏。江蘇院素來有“項目+公益”企業品牌志愿服務傳統,工作組和項目部主動聯絡地方政府,聯合開展愛心助學志愿服務活動,給山區學子送來溫暖。此次志愿服務,資助本寨鎮2024年優秀大學生9人,其中漢族1人、苗族4人、布依族4人。
“江蘇院是一個有愛心的企業,本寨風電場項目部也是我們這里的重點工程,感謝你們對山村教育的關注?!北菊傸h委委員、政法委書記楊安寧說。
“不用為學習生活用品發愁了!感謝哥哥姐姐們,我們一定會好好學習,不辜負大家對我們的期待!”受贈學子捧著收到的物品,喜滋滋地說。
看著孩子們臉上質樸的笑容,志愿者們的心里暖洋洋的!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正是得益于志愿服務活動的助力,項目部同屬地的關系更加融合,地方政府主動牽線搭橋,協調解決了項目建設中面臨的諸多困難。
乘風而起生態“綠”
蹲點期間,工作組成員了解到,當地電網結構相對薄弱,供電可靠性還需進一步提升,而當地風資源豐富,平均風速為每秒5.32米,年有效風速利用小時數7293小時,發展風電大有可為。
江蘇院深入分析挖掘了鎮寧的能源稟賦,高效利用當地土地資源和風光資源,充分考慮交通運輸條件、空氣密度、風切變、湍流強度以及冬季凝凍覆冰天氣等因素,提高發電效率,以能源低碳轉型助力社會經濟綠色發展。
目前鎮寧本寨風電場項目是貴州省重大建設工程和重點建設項目。項目涉及鎮寧縣本寨鎮、江龍鎮、革利鄉3個鄉鎮11個村,總占地面積約2.1萬平方米,裝機總規模100兆瓦,配置22臺單臺容量4.545兆瓦的風機,新建1座110千伏升壓站。
一臺風機轉一圈,就能發電6至7度。項目投產后,年均發約2億度清潔電量,可滿足十萬戶家庭的用電,對于促進貴州省風電產業創新發展具有積極意義。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鎮寧縣本寨風電場定將成為江蘇院踐行綠色低碳發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又一個生動注腳。
賦能聚力“釉”實效
蹲點期間,10名職能部門員工帶著使命、帶著問題、帶著情感融入一線,統一行動,嚴守紀律,協同合作,扎實開展現場學習實踐、參謀服務、監督賦能等工作。由于長期實地參與外業工作,日頭的暴曬,讓組員們都曬黑了幾個度,像是涂上了一層釉彩。
工作組明確“三帶去、五深入、三帶回”的蹲點實踐目標,聚焦發揮“參謀、監督、服務”作用,與項目公司和項目部一道,組織現場實境參觀學習3次,列席周例會、外部檢查會議等4次,開展志愿服務活動1次;相關成員深入一線參加政處工作4次,參與并協助與地方政府和外部單位溝通協調4次,開展了審計、法規、黨建、紀檢、檔案、印章、安全等方面監督檢查……在項目現場遇到棘手問題時,擁有專業背景的組員挺身而出,提出了合同草擬、溝通協調等方面的意見,讓現場人員緊蹙的眉頭瞬間舒展開來。
偶爾不出外業的時候,工作組深入結合項目實際情況,開展職能管理賦能一線“微課堂”,組織大家加強理論學習,幫助項目一線的同志“接天線”、“貫通線”、“明紅線”。項目部成員說道:“之前對職能部門下發的很多材料看得有點迷糊,這次總算是清晰明白了!”
蹲點小組還不失時機地與項目公司領導班子、項目經理和項目部工程師展開“一對多”和“多對多”的深度訪談座談,一起研究解決具體問題,持續釋放職能部門與項目一線互融互通的價值創造力。
一周時間轉瞬即逝,回到南京后的組員們閃動“釉”色光亮的面龐,記載著他們真情實感的付出。這段“釉”苦“釉”甜也“釉”情的特殊經歷,不僅加強了職能與生產互信互融,也實現了職能部門間的互聯互通,凝聚起了干事創業的奮進力量。
大家共同期待著鎮寧項目順利發出第一度綠電,讓鎮寧的風,點亮萬家燈火!